2007年12月1日星期六

奇思怪想

思维太发散,我要把“边角余料”剪下来,以便使论文思考更专注。一些吃饭时候的奇思怪想,
读到一篇讲林海音和凌叔华写北京,我突然想到凌叔华和张爱玲的区别,相比之下张爱玲的个性是张扬出来的,是很清楚自己与别人的不同,凌叔华却一直是在“让”,把自己的位置牺牲出让出来,那个主体反而才显现出来,如果用西方的个人自我观来解释是很奇怪,那又是不是“传统”呢?再把她们投射到北京上海的不同空间又让我浮想连翩。回到北京我要读张恨水,老舍和周作人。
还有中国文学传统中“故乡”的主题,乡土感是如何形成的?某个作家说中国文学最擅长的是写人情和乡愁,总是困扰我,在这一点上如何去解释何谓“中国”?鲁迅的《怀旧》《故乡》在现代性这一点上和宣言式的《狂人日记》有什么不同?在我们这些urban gengeration身上“故乡”究竟又意味着什么呢?
虎照这件事在我来看,意味着那个innocent的农村的消失,也好,教育我们不要抓来农民当他者,不好的是,“农民”大概又会被有些人扣上帽子,多上一条罪名,不过是由无知变成狡猾的罪名。

1 条评论:

赋格 说...

你在看陈平原跟大卫王编的那个集子?
董玥的文章写得挺好,用老钱的话说,有生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