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0月23日星期二

进入状态中

本来我一直苦恼好像过来这么久实质也没学到些什么。但今天突然觉得好像是有一些不一样,似乎是进入状态中。看两个月前自己写的汪晖课的论文也有不一样的理解,好像知道问题出在哪。虽然该死的proposal还是无甚头绪。但似乎对如何做一篇论文,尤其是英文论文有了新的理解。在Place: a short introduction那本书里读到这段话:
Students often have an interest in a particular topic but cannot put their finer on what it is that makes the topic interesting. This leads to enthusiastic but fragmented term papers. Their suggestion is to start from different perspective. Instead of starting with a topic they suggest starting with a perspective or theoretical approach and then find a broad topic that will illustrate and bear the weight of that approach.
我并不是想说这里说的有多么正确,但的确点出了我以前论文问题的要害。经常只是围绕一个topic讲一些自己觉得有意思又零碎的观点,却很难停留在一个观点上深入下去。英文文章的结构是很模式化,但不得不承认在某种程度上的确是有助于推进思考的。至少,别人的观点和自己的观点的“对话”意识是需要自觉的。我听这边的教写作和阅读技巧的课,核心基本就是,要用自己的小宇宙吸收别人的小宇宙,哈哈。
我原本老是觉得displacement这堂课讨论太泛,也学不到什么。今天突然对它产生感情,也不是因为学到什么,只是讨论到identity的问题,忽然发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焦虑困惑和被“边缘”的一面,不论是来自津巴布韦的女生,还是我原来觉得有点自信过头的加拿大男生和美国男生。尤其是,讲到最后老师说他其实是出生在德国的犹太人,母亲在二战中活下来移居到美国,他却要背负身为“德国人”的罪恶感。我才明白displacement对于他的意义。然后就是感慨汪晖说过的话,每个人到头来都绕不过最先困扰自己的问题,那是我之为我的问题。突然发现自己在这个课堂上根本就不是“身份特殊”,却是在发现别人的“特殊”之处时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和共享“特殊”的理由。
有一点点感觉到现实经验超出理论的那一部分。

1 条评论:

Angela 说...

关于topic和perspective的问题,也是我导师不停打击我的杀手锏。不过随着时间慢慢侵染,我也渐渐在这个问题上摸到了一些门路。

你得blog是越来越进入状态了。我好感动阿